互联网医疗近几年很火,政府吹响了“互联网+医疗”的冲锋号,各种政策扶持,每天都有企业宣布进军移动医疗,隔几天就有家公司冒出来说融资 x 千万,但是最知名的“平安好医生”市值 50 亿美刀,相比 bat 差了十万八千里,随便一个小巨头估值都是它的好几倍。
为什么中国医疗市场这么大,没有出现一家巨头企业呢?
我们先说说 C 端
- 线上挂号:在家就能挂号,不用排队,可以在就诊前半小时再到医院,节省用户时间。
- 在线咨询:使用手机即可与医生进行交流,免去了出行排队三小时,看医生两分钟的苦恼。
- 药品快送:手机购药,不用跑药店、医院购药。
为什么上述这些成就不了巨头企业?
因为以上解决的都是用户的痒点,而不是痛点,对于用户来说基本诉求其实还是医疗本身,在乎的还是医疗的质量、安全、隐私,而以上互联网的打法是提高效率。
- 在线挂号:还是挂不到专家号,而非热门科室,非专家号根本不紧张,用医院的自主挂号机即可方便挂号。
- 在线咨询:医生在仅通过你不专业描述的情况下并不能对你的病做出诊疗行为,还是看不好病,只能沦为诊前、诊后的辅助手段。
- 药品快送:太低频,还不能使用医保,你楼下药店都可以刷医保,现在药店在市区遍地都是,能买的都是常用药,慢病患者反正也不着急。
再说说 B 端
- 分级诊疗:自 2015 年,国家就提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小病在基层治疗,不用跑大医院,有需要再转诊到上级医院,优化医疗资源,听起来很棒。
- 互联网诊所:专家第二执业点,用户在家门口即可看到专家。
- AI医学影像:号称三分钟阅片 1w,准确率超 90%,打败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
为什么上述也暂时没有巨头出现?
B端的痛点也是效率,这点和互联网的价值相吻合。
- 分级诊疗:医疗太过于复杂,标准化难统一,每个医院的数据指标可能都不一样,医院属于体制内,各医院间的医疗信息不互通,如何进行互联?那么分级诊疗也只能算是鸡肋。
- 互联网诊所:本质还是传统医疗,只是将三甲资源下沉到基层,将患者由三甲转移到诊所,医生资源并没有增多,医生看病效率并没有提高,最终买单的还是患者。
- AI加医疗:虽然号称比医生准确率更高,但医疗属于关键性应用,在正确率达不到99.99…的情况下,AI 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诊断的工具(可参考无人驾驶比司机事故率更低),AI 阅片后,医生还是得再阅一遍,不然出了事谁负责,虽然 AI 医疗能减少事故率,但实际上并没有提高太多效率。其次医疗领域维度太大,纵向展开包括治疗、诊断、预防、康复、支付、回访,横向展开包括内外妇儿口腔等科、包括药学、环境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治疗等XX学科;横向和纵向的因素相乘,能得到多少种结果?互联网想要吃透,现阶段很难。
吐槽了这么多,不过现在互联网医疗也是越来越好了,相信大家也有所感受。
- 线上挂号、咨询、手机自动缴费,检查报告在线获取,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 还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AI 医学影像等降低误诊率,这些都是互联网让医疗更好的例子。
虽然没有出现 bat 这样的巨头,但是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不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