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业余时间很多,我就开始接触了编程,大一有C语言的课程,在VC6.0里按下运行键控制台没有丝毫警告和报错信息让人通体舒畅,所以同班同学在KTV里聚会时,我在寝室里写点小程序。
最开始接触web编程在大二,是室友选修了一个web相关的课程,奇怪的是他对这个丝毫没有兴趣,我拿着他的教程看了几眼,手敲了上面的几个小demo,兴奋到到处给人看。即便那时,我不了解web,还是能感觉到这本教程质量拙劣内容简陋,心里骂完学校黑之后我自己新买了一本。现在来看,这两本书的内容质量差别可能就在封面,后一本比前一本色彩鲜艳些而已。
对于一个在大学才接触电脑的农村学生来说,编程这门最贴近电脑的职业需要有个领路人,即便没有领路人,至少得要有些小伙伴一起向前。事情在大二的下学期出现了转机。
我在《版式设计课》看Nicholas的《高程》被老师看到,他不是先追究我的责任,而是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一个实验室。我当然说有,但我那时还是挺心虚的,因为这些东西我才刚刚学,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可以在亚马逊上买到评论较好的编程书,但是我一本都没有看完,更别说实战。
实验室有个学长,我们都喊他“文兄”,是个编程大牛,擅长javascript、php和ios,是个实在的全栈开发者,同时英语又好,遇到编程难题基本上可以google解决。那时我的任课老师和他一起创业,所以我就跟着他们搞起了php,因为他们缺个后端。
感觉说叉了嘴,不能再接着说世界上最好的语言了。我也是在那时对web开发有了完整的概念,对php、mysql、jquery、css、ajax等有了初步的认识,至少我会做一个网站了。
大三,也就是2015年的暑假我在长沙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前端实习生,主要是开发网页适应手机,工作任务并不难,但是缺少视野,2015年已经出现了sass、less、stylus等众多的css预处理器,构建工具webpack正在兴头,angular和react如日中天,我一样也不会。但是,纯写html、css、js还是有很多乐趣,这个暑假我完整的看完了三本基础书籍《CSS权威指南(第3版)》、《图灵程序设计丛书:精通jQuery(第2版)》和《图灵程序设计丛书:HTML5权威指南》,难得的高效率,至此我对前端悟出了一点味道。
同年9月份我参加了腾讯的校招,阴差阳错的进入了面试,面试官问我会不会nodejs、有没有关注性能、浏览器兼容性经验如何,而我又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些我通通答的不好,时隔两年让我再来回答这些问题,我依然没有用nodejs做过项目;遇到过性能问题但是不能很好的解决;浏览器只兼容到谷歌浏览器。但是给出同样的一份答卷,那我的进步在哪里呢?
2015年是阿里巴巴举行首届创客大赛的一年,我们实验室的项目也拿到了天使投资,成立了公司,回过头来,我又接着写PHP去了。
大四的第一个学期一直在上班,小打小闹还写过一阵子Python。会组织mvc的代码;使用过redis缓存;懂什么是restful api,感觉后端开发刚刚入门了。这个时候就要毕业了。
我的导师明白让我做工业设计产品是不可能,所以做交互产品,交互就要用到js了嘛。从此就一直走在php和js的路上了,比如弄wordpress主题、学Vue,这就是整个过程了。
总觉得收尾要写点“感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让我开发这个软件获此殊荣拿此大奖”之类造福人类光宗耀祖的话,才配得上这篇文章的基调,但是路弯且长,千里之行,正在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