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应该是有“某某”定律的,大意是说我了解什么东西,那么什么东西就会大量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比如我写代码,在公司里看到的是写代码的人;在微博上看到的是阮一峰和尤雨溪;在推特看到的是某某国外golang开发者。但是我现在想说的不是编程如何高频率的出现在我的生活,让我深感单调,而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在编程领域也是一个出现频次相当高的词,比如strikingly培训实习生就是写todolist(跟时间有关),也有专门的网站搜集各种前端框架实现todolist的版本。而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多的人有着时间管理的困惑,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不佳工作如果不顺,甚至归咎于他们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但我并不这么看。
在谈论时间管理这种偏成功人士专利的话题之前,我先声明:我非时间管理的大师,我只是觉得对于时间管理有着太多的迷雾和误解,我只说我自己的生活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该如何改善我的生活。
碎片化的本质
我在学生时期没有听过这个词,有的话也只能用来形容在上课期间只能看一会儿文学小说?上课看小说和其它课外书籍这种事我没少干,但是那个时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的时间如何碎片,即便你还得提防着老师查岗。
所以现在来看,碎片化的致命诱因无非是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剥夺了你的注意力,切割了你的时间,这些电子产品是比起“老师”还要可怕的。拿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讲,我要刷微博、推特、朋友圈等等,而且我还要及时获取各种社交平台的反馈消息,别人有没有给我点赞、谁给我点赞了谁没有给我点赞,这种活动模式会影响你的心理模式,长时间一来,你就越来越需要在工作中的抽出片段时间来反哺你错误的心智模型,已获得满足,这个叫“瘾”。
这个“瘾”会拖累你的工作,也会影响你的决策,当你该在适当的时间干适当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因为你的不专注耽误最好的时机。
所以,碎片化是个伪命题,时间是线性的,我们只能在这个时间段做一个事,你非得做两件事,那么碎片化就出来了。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应该保持我们的专注度,事情没有做完不要被打扰而轻易分心。
效率工具的误区
有很多有时间管理问题的人会借助效率工具,以期矫正自己时间分配的问题,殊不知效率工具不是真正能给你带来效率,而效率工具的本质是时间提醒,能不能守时还在于你个人。
当你使用效率工具之前,你应该问自己:
- 如果是早上七点的闹钟,那么不管你前一天晚上多晚睡觉能不能按时七点起来?
- 如果你晚上只能玩两个小时的游戏,但是因为事情耽搁了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那么你能做到玩一个小时吗?
- 如果朋友临时喊你吃夜宵、看电影,你能立马拒绝吗?
- 非素食主义者,能不能做到不吃肉?
大概就是回答这些问题,如果答案大部分是不能,那就不用使用效率工具了,除非能让你心里好过一点。
自控力
所以从本质上,时间管理的不好,就是你个人的自控能力不行,对自己下不了狠心。
小s有句话说:
要么瘦,要么死!一个女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嗯,就是这么个道理,什么戒烟戒酒成功很多次,就是对自己不够狠嘛!有了足够的自控力,你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时间计划。
执行力
控制了自己还不行,你得立即执行,否则就会错过最好的执行时机。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想:
- 听完这首歌我就马上起床?
- 这部电影没有看完,让我再看10分钟?
- 我还是有点困,我再眯一会儿?
- ······
这种类似的问题很多很多,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呢?歌估计已经听了十首了;这部电影不仅看完了,而且下一部还在继续中;睡觉呢,一个午觉睡了整整一个下午。
话说自控力和执行力,到底有什么区别,两者皆带有“控”的成分?
我觉得自控力讲究的是“不做”,而执行力讲究的是“做”,很明显,“不做”你可以因为懒,或者找借口、发呆;但是“做”,你需要下决心,要点勇气,更要有远见卓识。
有计划
如果上面两点你做的很好,那最后一点就是至关重要的“秘诀”,因为计划的能力在于,你能控制一个事情多长时间完成,就能提前规划时间,将时间转化为价值。
真正优秀的计划不在说,我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跑步,八点吃早餐,这些是生活的时间流程不是计划,真正的时间计划应该跟一个目标有关,比如,一个月我要减肥20斤、公司三年要上市等,然后再将这些大的计划再拆分,每个小的时间段应该完成哪些具体的细分计划内容。以此来实现时间本质的意义。
写在最后
话说现在的时代,人人都想成功,被成功学忽悠,被心灵鸡汤作弄,处处想掌握自己的人生和时间,出任CEO,赢取白富美,但是睡个48小时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