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室友,本姓“卜”,在公司负责数据采集和挖掘,享有“首席科学家”的美誉,也享有“卜大师”的美誉。一天晚上,他吃完了两斤小龙虾和三斤西瓜、四斤螃蟹,天光乍现,提出了一个问题:
银行贷款,100块贷出去,收回来就变成118块,最后银行的钱就会越来越多,你看,工商银行一年的净利润就有1000多个亿,银行赚这么多钱,那老百姓的钱岂不是越来越少了?最后财富都归国家了,哎呀,伤心,伤心,你说这怎么行呢!
这就是有名的“首席科学家难题”,总结一下就是银行的钱越来越多,那么老百姓的钱会越来越少吗?
我一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比如说,钱就那么多,银行通过放贷或者其它方式赚了这么多钱,有一方赚钱,那么就会有一方亏钱嘛。在这个案例里,银行是赚老百姓的钱,最后只能得出国家越来越富,老百姓越来越穷的结论。这样分析起来看起来有道理,此长彼消,但是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是富裕起来的,一时解答不了,直到我看到了这个公式:
货币量(M)乘以货币的流通速度(V),等于物品的价格(P)乘以物品的成交量(Q)。MV===PQ。
这个公式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一百块钱一次只能买一个一百块钱一个的西瓜,这样就组成一个等式,从两个角度说一个问题,也就是经济学里的“套套逻辑”,套套逻辑有一个特色,就是永远不会错,所以这个等式是恒等的,无需怀疑这个等式的正确性,这是讨论的基础。
首先,从这个等式我们可以看出,钱要流通才会有价值的产生,所以存钱不一定能获取最大的利益,把钱放在家里的木箱子就更不可取了。
回到“首席科学家难题”的这个情境里来,银行有了一堆钱,肯定是不会放在“木箱子”里,银行把钱借贷出去就会造成一次流通,就是左边的等式(MV)。那么问题就来了,公式的右边拿什么相等(PQ)呢?银行的贷款有很多种,车贷、房贷等种,那么很明显,银行的钱贷出去就给人们买车买房了嘛。那么这个等式就平衡了,等等,不对啊,这样推理看似很有道理,但还是没有解决“首席科学家难题”啊?
笔者不是学经济学的,我只说我个人的看法。MV===PQ这个公式,看起来就是一个公式,就是相等而已,但是在经济学中其实蕴含着更大的玄机,社会价值是我看到的玄机的之一,这个等式的意义就在于这个等式有没有创造价值,有没有创造价值的关键是借贷人怎么花这个钱。
银行贷出去的钱被借贷人花了,借贷的人要还一定的利息,这个情况合情合理,刺激借贷人赚钱归还本息。如果钱归还了银行了,那么这个公式就创造了应有的价值,社会的总体财富会增加。但是借贷人借了钱还不了呢?那就相当于银行的钱打了水漂了,但是银行不傻,所以银行就会借贷人进行征信,看看这个人的还款能力,看看这个人的工资如何。再就是银行会拿借贷人的车子房子做抵押,万一你跑路了,还可以拿你的房子车子换点钱,补充一下银行的流水空缺。这就是银行的坏账,有抵押的坏账对银行来说不一定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但是对借贷人来说损失大了。借了钱花光了,房子车子还没了,相对来说,社会的总体财富就减少,如果这样的人一多,那就会造成经济危机,比如2008年的那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
说到这里,我想做一个未来的猜想:现在的房价居高不下,说明中国的经济还是在上涨阶段,但是房价不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一直上涨吧,房价一直上涨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问题就变成房价是不能跌的,因为按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是要增长的。有人一直低估,中国经济什么时候会不行了,假如中国经济一直是有活力的,那么房价就不可能下降。房价下跌,那么银行的财富就会缩水,银行的财富缩水,银行就可能增印货币,货币增印就导致人民手中的钱贬值,所以这是不可想象的,房价是不会下跌的,这样看早点买房也算是一种明智之举。
再看一个现象:现在互联网创业的势头热到烫手,风投会不断地将资本注入到创业公司,在等式左边的值就会变大,如果一个创业公司失败了,从经济角度来讲,钱是花出去了,是扩大内需的一种;如果创业公司成功了,就会走向ABC轮到IPO,这个过程很有可能引进国外的资本,这样中国的总体财富就会增加,保持经济的增势。所以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口号,无论从公司个体还是整个中国社会都是积极有利的。
加一句题外话,创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百利,但是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是不靠谱的,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两百,但在总体的大环境下,大学生选择好的项目和合伙人去创业是最好的选择。
暂时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