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小时候,课文里讲“人,生而平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关系,按照我的个人理解是每个人都享有获取幸福的同等机会和待遇,再通俗一点,比如有一天世界末日了,你我都能平等地进入诺亚方舟。长大之后,耳濡目染,世界观发生了变化,觉得“平等”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获取幸福的权利。拿到上面的那个例子,世界末日来了,只有一定的人能进入诺亚方舟,所以我们都可以争取(但是,你可能因为种种“不平等”而争取不上)。

我这样理解“平等”,说明我对这个世界依然怀有希望,也从侧面衬托出我涉世未深,棱角未平,没有体会到由“不平等”带来的艰难(也或许是我不求“上进”)。我对“不平等”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所以特意去看了卢梭的论述。以下是我摘录的一些核心句子,配上我自己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卢梭口中的“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又特别提到:人们之所以读学者们的书是为了要评判学者的作品而不是为了受教育。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

 

如果不首先从对人本身有一番认识开始,又怎么能找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呢?如果不从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沧桑在人的本质上引起的变化着手研究,又怎么能了解当初大自然创造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又怎么能把人固有的东西和环境与人的进步对他的原始状态添加或改变的东西加以区分呢?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并向他的同类疾呼:’不可听信这个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遭殃了!’

 

如果大自然的本意是要我们成为健康的人,那么,我敢断言,动脑筋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状态的;动脑筋思考的人,是一种性格反常的动物。

 

千百万年前的原始人只有两种感情:一种是自爱心,即爱他自己,这是一种为保持自己生存的本能;另一种是怜悯心,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同类遭受痛苦,这种表现,我们在某些动物中也是可以看到的。

 

经历过漫长的岁月,这种情况演变成一种常态,“开始还不太脱离自然状态,因为那时候的权力还不是绝对的,首领和行政官员是推选的,若不称职,可以撤换。但后来权力完全落入富人、野心家或经验丰富的长者手中,而且,他们的权力愈来愈扩大,甚至演变成可以世袭。这时候。人民已经习惯于处于依附的地位,习惯于生活的安稳和平静,已经不愿意打破他们身上的枷锁了:甚至为了生活的宁静,就递再加重对他们的奴役,他们也甘愿忍受,这样一来,国家的首领便成了世袭的,他们把官职看作是他们家中的一项财产,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主人,把公民视为他们的奴隶,把公民像奴隶那样计算在自己的财产数固之内;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等同上帝的列王之王”。

 

参考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98286/

作者: 曾小乱

喜欢写点有意思的东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