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写自 2015-08-26 的旧文
就在刚刚我路过红星大市场,一个中年妇女拖着一个摇篮,摇篮里放着一个孩子,妇女拦住我说,靓仔,能借我两块钱坐公交吗?
当我听到靓仔的第一瞬间,就开始反感了,即使她说的是实话。我对这种陌生人开头的第一句就美女帅哥的称呼,没有一丝好感,太轻佻了,太随意了。
我知道了她是借钱的用意后,没说一句话就立马走开了。我几乎没想什么,我已经不在乎她是真的落魄还是假的骗钱,我已经本能的反感这些人和事。
走了一段距离,我的内心还是有点歉疚的,人家只不过要两块钱坐公交。我虽然没什么进来的钱,但一顿饭也要吃十块,吃完饭朋友还要给我发一根烟。我还有烟可抽,已经是小资情调了嘛。
我拿出两块钱就折回去递给她,我们进行了简短的对话。她说,能不能再给她十来块钱吃个饭,中间还夹杂着什么去哪里取钱什么的。
这个时候反正我是没有兴致了,她要干嘛干嘛。我走了。
这种事情太多了,每天吃个中饭,都有老婆婆老公公端着个破碗破盆来乞讨,他们站在旁边等,等得苦苦的。这个时候我给不给,就很困扰我。况且吃饭本身就不能是一个拘束的活。
我每周都小跑上岳麓山,到顶了就有人跟你打手势,释意自己聋哑,给出一件小装饰品,然后用手指指着另外一只手上拿着的纸,纸用横线划记了20块的字样。我看看我朋友,他是土豪,我的意思就是要不你用点钱打发他走?朋友摇了摇头,不对,是土豪摇了摇头。
我继续跟聋哑人交涉,我说能不能少给一点,当然,他可能听不懂。但是,他微笑着指着十块的字样。
这回我摇头了,屌丝摇头了。他不知道十块钱可以吃两碗皮蛋瘦肉粥,我不是那种拿父母的钱做慈善的人。
之所以说我朋友是土豪,是因为同样的场景他曾经用四十块买了两个皮手圈。
在公交车上,一个残疾人戴着扩音喇叭放起了军中绿花,开始了乞讨。我在犹豫的时候,钱都拿出来了,结果他在下一站下车了。
写到这里,文章的主旨来了,我既不是劝人多做好事,也不是反感那些乞讨的人,我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乞讨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双方的用户体验(彼此作为彼此的用户)?
乞讨的目的为了让人给钱,所以你得让掏钱的人感动和自然。
所以不要在食堂里面乞讨,人家在吃饭了真的不想搭理你,要在食堂门口,做出一副饥饿的样子。
不要在公交车上乞讨,坐了两站你就下去了,掏钱的人还没下车呢,这样特别没诚意,要在站旁等着,人家等车的时候就会多留意你一点。
不要二十块去用卖的性质就讨人捐款,你是女的你就亲人一下,是男的就让人摸一下你的胸肌。
不要一会儿说坐公交不会儿说吃饭,说个价钱就可以。
不要在桥洞里开启音响唱起歌来,太吵,人家是要过马路,不会听你唱歌。
作为掏钱的人,也不要去想人家是真的假的,太费思量,时常备点零钱,说不定能真的帮到需要帮到的人。你觉得体验还不错,就表示一下。
父母给了你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的容颜,后天还能看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在路上》。
这,就够了。
《乞讨与用户体验》有一个想法